便利貼下單
有個合作廠商,跟他們訂購量不多,所以都是用臨時採購單,平常不備貨在倉庫中,需要多少量確定時,才每次分開單獨下單。跟其他合作廠商是固定進貨到我們的倉庫備用方式不同的原因是,這家合作廠商的產品,我暫稱為產品A,適用在我們客戶的廣度不比其他合作廠商產品廣,雖然利潤不錯,但在某次倉管部門討論會議中被決議不再合作,後來是因為這家合作廠商產品使用上還是有某些方便性,才保留上面所說依實際需要量臨時採購單模式。雖然需要使用時,偶爾有某些不方便,比起同類常備庫存的產品,要多跑流程填一堆單子,但終端客戶使用上還算滿意。
上週某天突然接到倉管部門的電話,問我說這個合作廠商的專員,問我這次產品的採購,要求的規格跟以往不同,是內容物兩倍單價也兩倍的產品,我暫稱為產品B。疑?奇怪,每次的臨時採購單都是要經過我這個部門確認才會送出到倉管部門,我怎麼沒有任何有寫到產品B的印象啊? 倉管部門在電話中要我重新提出新產品申請單,而且要上簽呈到整個採購部門總部,而且要簽呈核可了,倉管他們才能繼續跑往下的流程。到這裡,我整個聽得霧颯颯。
隔了幾天,我親自跑到倉管部門去確認這件事,才整個了解。為什麼倉管部門看到明明是我們分公司完全沒有進貨過的產品B,只叫我另外寫簽呈核備,而不是依新產品要走新貨申請入庫流程進行? 原來,這個月剛好倉管部門開始使用新格式的採購單,全新的產品用一種單,已經審核過的產品用另一種更簡化的申請表單。其次,我們另外一個分公司同時備有產品A與產品B在庫,雖然每個分公司都是完全獨立,如何管理都是各自分公司決定,但我們的倉管職員看到產品B以為只是因為這次採購較特殊,所以不是使用過去一直使用的產品A。會有這個差異,也是因為這次要出貨的客戶,在前面兩個階段,需要四倍然後二倍的產品A貨量,第三批後才是原本的貨量,送出這張單子的合作廠商的專員,也並不是使用一定要經過我們部門先審核的臨時採購單,他只是先送了一張估價單,上面貼了一張便利貼,便利貼上寫了這次採購,要用產品B,但這並不是經過我們部門審核的正式表單,想要趁機矇混過關。他是想要趁這次採購案經過第三方品質認證單位查核時,廠商看準了第三方品質認證單位只會查核是不是照規範來使用,使用的總數量正不正確,不會查核單位數量1的產品A或是單位數量2的產品B。
等到第三方核准了這次採購,再順理成章提出產品B的採購單,到時就算我們部門發現,不合分公司採購流程不予同意時,頂多說寫錯了,或是說體諒客戶儲存空間,所以提出單位數高的產品B,等於是逼宮了。
既然要耍這種小手段,那我只好直接抽單,改向另一家合作廠商進貨,並且全面逐漸改換這廠商的單,改用其他合作廠商的貨。
...
...
上週某天突然接到倉管部門的電話,問我說這個合作廠商的專員,問我這次產品的採購,要求的規格跟以往不同,是內容物兩倍單價也兩倍的產品,我暫稱為產品B。疑?奇怪,每次的臨時採購單都是要經過我這個部門確認才會送出到倉管部門,我怎麼沒有任何有寫到產品B的印象啊? 倉管部門在電話中要我重新提出新產品申請單,而且要上簽呈到整個採購部門總部,而且要簽呈核可了,倉管他們才能繼續跑往下的流程。到這裡,我整個聽得霧颯颯。
隔了幾天,我親自跑到倉管部門去確認這件事,才整個了解。為什麼倉管部門看到明明是我們分公司完全沒有進貨過的產品B,只叫我另外寫簽呈核備,而不是依新產品要走新貨申請入庫流程進行? 原來,這個月剛好倉管部門開始使用新格式的採購單,全新的產品用一種單,已經審核過的產品用另一種更簡化的申請表單。其次,我們另外一個分公司同時備有產品A與產品B在庫,雖然每個分公司都是完全獨立,如何管理都是各自分公司決定,但我們的倉管職員看到產品B以為只是因為這次採購較特殊,所以不是使用過去一直使用的產品A。會有這個差異,也是因為這次要出貨的客戶,在前面兩個階段,需要四倍然後二倍的產品A貨量,第三批後才是原本的貨量,送出這張單子的合作廠商的專員,也並不是使用一定要經過我們部門先審核的臨時採購單,他只是先送了一張估價單,上面貼了一張便利貼,便利貼上寫了這次採購,要用產品B,但這並不是經過我們部門審核的正式表單,想要趁機矇混過關。他是想要趁這次採購案經過第三方品質認證單位查核時,廠商看準了第三方品質認證單位只會查核是不是照規範來使用,使用的總數量正不正確,不會查核單位數量1的產品A或是單位數量2的產品B。
等到第三方核准了這次採購,再順理成章提出產品B的採購單,到時就算我們部門發現,不合分公司採購流程不予同意時,頂多說寫錯了,或是說體諒客戶儲存空間,所以提出單位數高的產品B,等於是逼宮了。
既然要耍這種小手段,那我只好直接抽單,改向另一家合作廠商進貨,並且全面逐漸改換這廠商的單,改用其他合作廠商的貨。
...
...
留言
張貼留言